1、定義:銀監會對非標準資產的定義是指不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買賣交易的債權資產。標準資產指的是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交易性債權金融產品或股權建設產品;
2、區別:非標準資產與標準資產的關鍵區別就是否在公開市場交易,即流動性和風險性。非標準資產基本上是銀行的表外資產,其流動性差,風險高,標準資產流動性好,風險低。
以上就是非標資產和標準資產的定義及區別相關內容。
1、信貸資產:別稱貸款業務或金融業務。在商業銀行首都和工業事務中,信貸是最重要的業務;
2、信托貸款: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委托,按照受托人(或信托計劃)指定的對象、用途、期限、利率、金額存入本金,負責收回到期貸款本息的金融業務;
3、委托債權:指用戶身為用戶,由銀行、信托公司、集團公司金融公司等專業金融機構(即受托人)投資特定項目的固定收益債權;
4、匯票承兌:指已被承兌的票據。換句話說,在交易行為中,賣方為了讓買方付款而開具匯票,付款方在匯票正面標注“承兌”字樣并簽名。承兌后,付款人成為匯票的承兌人。買方接受的稱為“商業承兌匯票”,銀行接受的稱為“承兌匯票”。
非標準資產的全稱是非標準債權資產,指的是不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資產。同時,銀行理財產品持有的非標準資產是銀行系統非標準資產的一部分。信托受益權、信托貸款和信用資產是早期的存在方式。近年來,非標準資產的形式不斷變化和擴大。例如,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文件稱投資于銀行金融產品的各種信貸資產為非標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