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在到了退休年齡的時候,滿足繳納年限的要求就可以每月領取到養老金了,在養老金的計算過程中,符合條件的工齡是可以換算成為視同繳納年限的,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養老金,那么視同工齡一年加多少錢?我們會在下文為您介紹。
視同工齡一年加多少錢?實際上和當地的過渡性指數、該擁有視同工齡參保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所在地的社平工資等等都是有關系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在此為您進行簡單計算說明:
一、過渡性指數
過渡性指數又稱為視同繳費指數,主要由基準視同繳費指數和調節系數進行確定,這需要根據參保人員在退休的時候相應的職稱來進行指數的對應,最后乘以這個地區的調節系數為最終的過渡性指數,每個統籌地區的過渡性指數是存在差別的,目前的標準主要為1%-1.4%,比如說甲地的繳費指數為1.2%,乙地的繳費指數為您1.3%,兩地的社平工資都是6000元,兩位參保人都是按照0.6的平均繳費指數完成社保繳納的,那么在甲地一年視同工齡可以增加6000×0.6×1×1.2%=43.2元,而在乙地一年視同工齡可以增加6000×0.6×1×1.3%=46.8元。
二、平均繳費指數
平均繳費指數指的是該參保人員的實際繳費基數和當地的社平工資的比值,同樣也會影響到視同工齡增加的金額,比如說劉某和蘭某都在某地退休,劉某的平均繳費指數為1.2,蘭某的平均繳費指數為0.6,當地的社平工資為6000元,過渡性指數為1.3%,則劉某一年的視同工齡可以增加6000×1.2×1×1.3%=93.6元,而蘭某一年的視同工齡能增加的數額為6000×0.6×1×1.3%=46.8元,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別。
三、社平工資
社平工資關系到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情況,和當地的社保繳納等等因素都存在著關聯,同樣也會影響到視同工齡的計算,比如說賈某和于某分別是甲地和乙地的退休人員,甲地的社平工資為6000元,乙地的社平工資為5000元,賈某和于某的平均繳費指數都是1.2,甲地和乙地的過渡性指數都是1.3%,那么賈某一年的視同工齡可增加6000×1.2×1×1.3%=93.6元,于某一年的視同工齡可增加5000×1.2×1×1.3%=78元.
所以綜上的計算結果,視同工齡能夠為參保人帶來多少增加的養老金,還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計算,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并且在實際生活中,由于退休中人的基礎養老金計算過程中,視同年限是可以累計算入其總繳納年限之中的,同樣可以帶來一定的養老金增長。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