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這個東西,最開始是從日本聽到的,說是那邊為了刺激經濟要實行負利率。但是最近卻是越發嚴重了,特別是德國出現負利率國債之后。近期丹麥出現了全球首筆利率為0.5%的負利率貸款,也就說貸款1萬元一年后你只要還9950元。 丹麥這個銀行將怎么盈利呢?它們賺的就是購房者的利息,還有機構的一部分金額。這樣之后,有了機構投資者提供的0.5%,購房者貸款時能夠凈得0.2%的利息利潤,銀行得到0.3%的利息加上一些費用。唯一沒有盈利的是機構投資者,他們借出的錢損失了0.5%。 在這里你們是不是覺得這些機構有點莫名其妙,甘心賠錢?以前有一個金融小故事,是說停車場的。 一位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了5000元貸款,借期為兩周,銀行貸款須有抵押,他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里,然后借給富豪5000元。兩周后富豪來還錢,利息共15元,銀行職員發現富豪賬上有幾千萬美元,問為啥還要借錢?富豪說:15元兩周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
在這里,故事差不多是一樣的,機構投資者從個人手中收到大量的錢,這些錢它們若是專門地買一個保險柜裝著,同時還配上安保力量,這樣的開銷是極大的,而且萬一被全部偷走呢?那損失就很大了,賠了夫人又折兵。 放到銀行,那么這筆錢就是百分百能取出來的,無論后面市場出現怎么樣的風險,只要付出0.5%的成本,那么就能保證想贖回的時候錢都在。這樣中間的保管費、為錢安全焦慮的問題就都解決了。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政策上的要求也是金融機構必須配置相對應的資產,像是銀行要給央行配備存款準備金、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都必須配置一定比例的倉位等要求,這些要求也讓該機構不得不買。 當然,全球經濟目前仍在放緩,國際貿易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主要央行紛紛放松貨幣政策,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未來如果負利率資產進一步擴容的話,應該不會讓人感到驚訝。現在的負利率是0.5%,未來若是1%、2%這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著。